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铸造商情>>铸造商情介绍
关于机械工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指导意见
2016-08-17 11:24:22 来源: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以下简称《行动指南》),加快机械工业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我国机械工业总体上是以生加工、组装为主体并以产品销售为主要业务形式的生产型制造。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益融入到制造业各个环节,加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客户需求个性化要求愈加突出,生产型制造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以“产品+服务”为主体的服务型制造,已成为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提质增效的途径。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机械工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是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重要举措。

      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大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创新制造和生产经营模式,构建起机械工业适应信息时代的“产品+服务”的产业体系。

      发展服务型制造,以需求为导向,转变经营理念,更好地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有效改变机械工业在客户中的形象,提升机械工业市场竞争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以需求为导向,转变经营理念,更好地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有效改变机械工业在客户中的形象,提升机械工业市场竞争力。

      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机械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跨界融合,通过机械工业的各个业务环节逐步实现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机械工业专业化水平和效率、效益,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指导思想、推进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以实施《行动指南》为遵循,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客户增值为宗旨,以提质增效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勇于创新、积极推进、不懈努力,大力推进机械工业步入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轨道。

    (二)推进原则

      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机械工业行业众多,各行业之间的产品、制造工艺、生产组织和服务对象差异极大;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企业,须采取不同的类型和方式,遵循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基本原则。

      因企制宜,创新模式。机械行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探索和创造适合本企业的模式,推动企业服务型制造新的模式不断涌现。

延伸拓展,集成整合。企业要在已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向相关服务领域延伸,具有一定优势的业务领域,要逐步向其他行业拓展,形成机械企业的新业务和新的增长点。有效整合分散于各处的制造资源,成为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组织者,大幅提高整个产业的资源利用率和效益。

      服务客户,协同双赢。机械企业要利用自身制造优势,集成社会资源,与用户协同,为用户提供各类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努力为用户实现增值,进而提升企业自身效能和市场竞争力。

    (三)目标

      到2020年,骨干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服务收入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和3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准、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制造服务企业。

      机械工业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理念全面深入,并在全行业初步形成努力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局面。

      三、大力发展各类服务型制造业务

      机械工业行业门类众多、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覆盖面广,这一特征,决定了机械工业服务型制造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机械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各种业务活动,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今后几年应着力发展以下业务。

      1、创新设计。要充分利用专业设计机构,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技术水平。要注重将客户的情感、文化元素等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将设计部门独立,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开展设计。运用“互联网+”方式,探索开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设计方式,支持机械工业创新设计的发展,支撑创新驱动的实现。

      2、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企业要强化供应链管理思维,应用管理优化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化服务。企业一方面要在内部健全管理、优化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精益生产方式、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服务,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和市场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3、整体解决方案。机械工业企业要从以销售产品为主,向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的各种解决方案转型。尽可能向客户提供保障产品精度、效率和一致性的生产线,产品制造的数字化车间或工厂,力争实行以工程总承包的形式给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探索实施建设—移交、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等多种服务模式,从单纯生产企业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注重研究客户工艺、为客户提供咨询、与客户利益一致,满足客户的需求。

      4、融资租赁。借鉴工业发达国家和国内较早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行业所取得的经验,在机床、重机、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等行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并加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探索合理规避风险的业务模式,促进融资租赁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5、大批量定制。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当今世界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已经由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向大批量定制转变。汽车、机床工程机械等行业,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应进行个性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提高柔性化制造水平,改变生产工艺、调整生产组织和销售方式,在自动生产线上实现混流生产,实现大批量定制。从而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获得更进一步发展。

      机械企业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把握客户需求动向和市场走向,采用3D打印等技术和装备为客户开展定制服务,快速响应市场、引导市场、创造市场。

      6、计价服务。对于加工复杂度高,单件产品价值大的整机和零部件产品,企业可开展按功能计费的服务模式。发挥装备制造企业对产品性能的掌握和运行维护经验丰富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按产品的功能和运行时间计费的模式,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大型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和车辆等整机制造企业,冶金轧辊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与客户探索开展按功能时间计价服务;减轻客户投资压力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向客户提供“产品+服务”。

      7、远程监测。鼓励发电设备、大型工程机械、大型农业机械、升降机、重型机械、矿山机械、大型机床、环保设备等制造生产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在线监测、监控及诊断,及早发现问题,提供预警;对不宜人工作业的特殊工况和作业环境,进行远程监控/监测。推动远程监测/诊断业务与呼叫中心业务结合,成立相应机构,开展“7×24”服务,建立前台应答、后台专家系统分析服务的模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线上监控和线下生产调度相结合。

      8、运维服务。随着专业化的发展和专业队伍能力的提升,关注制造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外包”,延伸业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工模具制造企业跟踪汽车、摩托车、注塑机等客户,对他们所需的工模具实行全程服务,提高其效能;仪器仪表企业,重点关注石油化工、制药、造纸等客户,开展点检、年检、运维、系统升级等运维服务;刀具制造企业,针对汽车、摩托车、内燃机企业的某个车间、工段所需的刀具开展全程运维“保姆式”服务。

      9、试验和试制服务。以生产某类专用试验/试制设备向客户开展服务。从出售产品向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的试验和试制解决方案。试验设备生产企业,利用自制试验设备,根据客户需求,拓展成立产品试验室、专业试验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性的试验服务,最大程度发挥试验设备的利用率,发展连锁经营的试验室。生产3D打印设备的企业,建立服务中心和客户体验中心,为客户提供小批量零部件试制;生产冲裁设备的企业,可建立冲裁中心,按客户要求生产,并及时配送。其他如样件试制中心等,均有发展空间。

      10、再制造。在内燃机、工程机械、重型、机床等行业要积极推进再制造业务。在做好在役产品退役、再制造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再制造产业。做好再制造产品的回收和逆向物流,建立回收、销售、溯源等信息管理系统。

      四、努力做六项重点工作

      1、加强指导,大力培育专业化增值服务企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成立推进服务型制造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机械工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指导,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机构反映进展情况和企业诉求。组织各种会议和论坛、展会,大力宣传服务型制造,促进企业加快转型。

      2、整合制造资源的各类平台为企业开展服务

      为缓解机械行业制造资源丰富但又利用率低的突出矛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连接供和需、整机和配套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合作,积极搭建整合制造资源的各类平台,促进跨界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减少和缩短中间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

      3、培育遴选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

      为配合《行动指南》的任务,“到2018年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在机械工业第一批现代制造服务业示范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调研,了解机械工业企业推进服务型制造的状况,发现典型,及时总结交流,培育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

      4、建立机械工业服务型制造信息统计系统

      研究确定机械工业服务型制造统计方法和数据采集范围,建立统计口径和统计渠道;结合对重点联系企业抽样调查,建立服务型制造信息统计体系,及时了解服务型制造动态。

      5、建立服务型制造人才培养机制

      围绕机械行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业务的各种人才需求,定期发布服务型制造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报告,制定并分类指导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与有关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服务型制造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对发展服务型制造的专业机构和企业所需人才要求不定期开展培训,以缓解企业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

      6、加强标准研究制订

      发展和推进服务型制造,须标准先行。为此要加快建立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要尽快成立全国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委员会,从研究制订机械工业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入手,加快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编辑/李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