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铸造商情>>铸造商情介绍
铸造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08-26 10:58:35 来源:
分享到: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铸造行业持续平稳发展,但增速显著放缓,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一样进入到了发展的“新常态”。

制造业我国民经济的主体,我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路、强国之基。国务院2015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铸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 行动纲领。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与生产效率、产业与产品结构、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任务紧迫而艰巨。

铸造是铸造业的 基础产业,目前在很多领域成为主机产品和高端技术装备发展的瓶颈。《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前瞻性基本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

“十三五”期间,要推动铸造行业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铸造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铸造行业提质增效的升级版,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适应制造强国战略,做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之重要基础产业提升,助推铸造强国目标早日实现。

1 我国铸造行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行业现状

1.1.1 铸件产量持续增长,增速放缓

    2014年我国铸件总产量达4620万吨,已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十一五”期间,我国铸件产量平均增速为10.2%;进入“十二五”期间,2011-2014年平均增速降至3.9%

1.1.2 铸件材质结构进一步优化

1.1.3 铸件质量稳步提高

为适应下游主机市场的需求,我国铸件的材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球墨铸铁件、铝合金铸件产量占比逐步增长。

随着我国铸件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我国铸件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在汽车、内燃机、机床、发电设备及电力、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形成了一批质量水平较高的规模化、专业化铸造企业。关键铸件自主制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些铸件的尺寸呢精度、表面质量以及内在品质等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铸件出口档次有较大提高。

1.1.4 国产铸造设备的模具的制造水平有显著提升

适应国内铸造企业的发展需求,我国铸造装备制造水平有了快速发展。通过引进、合作、消化国外先进铸造装备以及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我国形成一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铸造装备铸造企业,部分企业所制造的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满足国内铸造企业需求的同时,也出口到国际市场。

我国铸件生产的巨大规模也带动了铸造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铸造模具在复杂结构设计、尺寸精度保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国产铸造模具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铸造企业需要,并形成了一批铸造模具专业化制造企业。

1.1.5 “绿色铸造”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强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铸造企业在节能装备,环保及安全防护设备上的投入明显高于“十一五”期间的投入。低碳生产、提质增效、节能减排、职业健康与安全等“绿色铸造”理念在铸造行业日益得到强化,铸造企业废(旧)砂再生循环利用比例逐年提高,我国铸造行业已出现了一批绿色铸造示范企业。

1.2 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铸造行业仍然存在大量落后产能

    尽管目前我国铸造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仍有2.6万余家之多,企业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平衡,落后产能大量存在。超过1万家铸造企业仍在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污染物排放、能耗、物耗等技术经济指标远高于铸造行业的平均水平,相当数量的铸造企业在环保方面甚至未配置最基本的污染治理设施,大气污染物处于无组织排放状态,这些落后产能的企业不惜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危害员工健康安全为代价,采用质量差、价格低等恶性竞争手段干扰了铸造

2 我国铸造行业发展趋势

2.1 中低速增长将成为“十三五”期间铸造行业发展新常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式转变。铸造行业主要为装备制造行业提供基础零部件毛坯,受到国内下游行业的铸件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和国际铸件市场需求不振,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轻量化等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我国铸件产量将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预计年平均增长率在3%左右,到2020年我国铸件的年产量将达到5500万吨左右。在铸件产量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铸件材质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其中铝合金和球墨铸铁件比例仍将持续中高速增长;汽车与轨道交通等铸件的年增长率将继续领先于其他各行业。

由于受到发达工业国家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开始的“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快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制造产业转移的影响,我国铸件的国际贸易市场将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但铸件出口预计仍将保持较小幅度增长,而且出口铸件将向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铸件方向发展。

2.2 新常态下铸造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铸造行业带来了新的扩展空间。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强国的战略,将为我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创造更多的国际产能合作机会,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这必然给基础的铸造行业带来新的机遇。而且从世界范围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引发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式变革,互联网与传统铸造行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2.3 铸造行业结构加速调整、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随着我国《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深入贯彻执行,加快铸造行业供给侧结构调整,铸造行业的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全国铸造企业的数量将持续减少。

受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协作发展、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战略及区域性自由贸易区构建等的影响,我国铸造行业的生产布局将会进一步优化,铸造行业的产能和企业数量的区域性分布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一个趋势是中西部地区的铸件产能将会逐渐增加。

铸造产业集群建设作为行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和重要形式,将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强力的支撑作用。

2.4 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安全将有明显改观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等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进一步加严并严格贯彻执行,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将会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也将会持续上升,必将加速铸造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特别是将会通过环保、能耗考核加严等手段加快推进小、散、乱、差的铸造企业退出铸造行业。铸造企业应该适应新的形势,加大节能降耗、环保治理设施的投入,提升和完善劳动安全生产方面的措施及管理,“绿色铸造”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会得到强化,将涌现出更多的绿色铸造企业。

    3 我国铸造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3.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大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铸造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国家工业专业升级发展需要,积极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发展方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铸造行业的结构调整,提升铸造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制造水平,以技术进步、精益管理为支撑,推动铸造行业企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化升级,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加快推进铸造强国的建设步伐。

3.2 发展战略

3.2.1 质量和品牌战略

在铸造行业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是有效提升铸造企业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向质量效益发展转变的重要途径。实现由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铸件质量是关键,要提升全行业的企业质量品牌意识,把提高铸件质量摆在首位,切实注重提高铸件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升我国铸造行业在国际市场的质量品牌形象和国际高端铸件市场的占有率。让品牌战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和跨国公司。注重铸造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推广品牌培育评价准则,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培育国内特色产业集群等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区域内特色产业发展。

3.2.2 创新驱动战略

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高新技术对产值的贡献度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加大科研开发投入。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突出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明确抓手,提出一批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的重大政策;加强与各方面的衔接协调,集成各方面的资源,分批次有序启动实施。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搭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协同创新平台,进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化改革,积极参与铸造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自声明标准体系,鼓励企业以标准带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取得国际认可或互认。

3.2.3 绿色铸造战略

推进绿色铸造理念贯穿铸造生产的全过程。优化工艺、产品、装备、工厂设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铸件合格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改善作业环境,有效治理污染及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的综合循环再利用,从源头开始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排放,做到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实现铸造全过程节能减排。

3.2.4 人才培养战略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提升职业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加快铸造行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全面实现铸造业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要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目标,以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三个环节”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完善培育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引才机制,创新方法,重点建设,全面提高,大力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3.3发展目标

3.3.1 攻克高端、关键铸件的生产技术和数字化智能铸造装备

预计到2020年,基本可以实现国内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铸件的自主化生产,如工程机械的高端液压铸件、大型能源类铸件以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铸件。以专用于铸造的大幅面、超大幅面砂型(芯)3D打印装备和相关耗材以及机器人应用为代表,集成其他数字化设计、分析及制造技术,开发数字化近净形无模铸造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铸造工厂(车间),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铸造装备和工艺“+互联网”的新跨越。

3.3.2 铸件材质结构进一步优化

预计到2020年,我国铸件材质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铸铁件中球墨、蠕墨铸铁件占铸铁件产量的比例将由2014年的37%提高至42%左右,铝、镁等轻合金铸件产量占总铸件产量比例将由2014年的13%提高至20%左右。

3.3.3 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

预计到2020年,我国吨铸件的综合能耗将比2015年下降10%;铸造废(旧)砂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年铸造废砂再生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占铸件总产量80%以上的铸造企业达到环保标准排放要求。

3.4 主要任务

3.4.1 深入推进铸造行业准入制度实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继续深入推进铸造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引导铸造行业按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规范生产经营。到2020年,占铸件总产量80%的铸造企业要达到《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各项条款要求。通过国家铸造行业准入管理的产业政策引导,加强环保、安全及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制定,推进地方相关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实施,通过市场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化解铸造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引导产能向优势产能集中,加快铸造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3.4.2 推动铸造行业创新驱动体系的发展

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支持国家大型央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铸造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强化科研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对外开放。实践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依托铸造业的百强与排头兵等骨干企业,创建国家与行业的“智能铸造工厂”等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完善和提升引导建设一批诸如绿色铸造研究院、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复杂压铸技术、耐磨材料、精密铸造等通过市场机制组建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机构、产业联盟、创建中国工程机械液气密高端铸件等与下游领域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军民科技融合,推动铸造行业创新发展。推进先进铸造技术与工艺装备研制及应用、完善检测技术、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化基础工程数据积累,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形成一批以研发先进铸造装备与工艺、攻克关键核心铸件生产技术为主体的创新型铸造企业。推进铸造领域相关的行业与国家实验室、智能制造工厂创新中心、行业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铸造企业与主机企业之间的产需对接,破解制约主机重点发展领域的关键铸件的制造瓶颈。

3.4.3 推动全行业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加大铸造领域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应用,推进铸造企业将绿色铸造理念贯彻于铸件生产全过程,降低物耗、能耗及废弃物产生量,走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绿色铸造发展道路。重点推进铸造企业在环保治理和作业环境改善上加大投入力度,鼓励铸造企业与环保、材料供应商协同处理铸造生产过程中的废砂、废渣、废气和废水,推行污染物集中治理或第三方治理,加紧开发和应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各种铸造材料。建立适用于我国的绿色铸造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继续培育绿色铸造工厂建设,树立绿色铸造企业的典型,推进铸造产业集群(园区)的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园区)废弃资源集中再生和循环利用,培育绿色铸造产业园区的建设。

3.4.4 建立和健全铸造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

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重视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扩大办学功能,深化课程改革;要以“学分银行制度”为纽带,充分整合行业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高效服务于企业的转型升级。

铸造行业组织要通过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铸造行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三支核心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到十三五末,使铸造技能劳动者数量占铸造从业总人数的比例从当前约21%上升至40%以上,铸造技术人才占铸造从业总人数的比例从当前约3%上升至7%以上。要广泛建立布局合理、运转有序的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充分发挥各类基地辐射服务的能力与作用;到十三五末,各类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包括远程教育学习点、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数量要达到100个。要通过推进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体系中企业大学、职业教育园区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铸造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信息化水平;到十三五末,铸造远程教育学习资源要超过1000学时。要定期开展针对铸造行业的人才总理、结构、分布等情况的调研,探索建立铸造行业人才需求结构与层次统计工作机制,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培养、引进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数据支撑。各级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业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坚持考试、考核与评审相结合,完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要鼓励企业以业绩贡献为核心,建立健全激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3.4.5 大力推进铸造产业文化建设

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机遇,总结和提升、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铸造文化,锤炼大国重器内涵,打造大国工匠精神,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铸造企业精神体系,并成为中国铸造强国梦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取向。

构建铸造传统文化继承体系,弘扬中国青铜文化文明,提升中国艺术铸造魅力,推进中国铸造发展史编制、中国铸造博物馆建设,推动中华铸造文明和历史传统文化“走出去”;构建铸造行业文化体系和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内涵,持续开展中国铸造解、行业文化杯竞赛等系列品牌活动,丰富和提升铸造文化内涵;计较和整合行业相关网站、期刊等传媒资源,推动互联网+铸造产业的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国铸造业的国际影响力。

4 相关措施与政策建议

4.1 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加强现有产业政策与《铸造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的衔接,加强与之相关的财税、金融、贸易、土地、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各项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涉及铸造行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向准入公告企业倾斜。

完善、修订和贯彻国家工信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相关政策法规,适时修订铸造行业能耗及环保排放标准,研究制定铸造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多渠道化解铸造行业过剩产能。

加快铸造行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争取和充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基金的支持,推进铸造企业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工程的实施,支持绿色铸造企业、绿色铸造产业集群(园区)和示范工程的建设。

4.2 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十三五”期间,各相关铸造行业组织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围绕构建中国铸造行业管理体系,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铸造行业组织体制。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铸造行业社会组织,引导各相关铸造行业组织坚持法人依法自治,规范运作,形成“自愿成立,自选领导,自律运行、自聘人员、自主业务”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分、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人员兼职”的独立地位。建立完善独立自主、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管的自治机制。不断提高铸造行业组织和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服务重心转向企业、行业、市场。通过反映行业诉求,提供指导、咨询、信息等服务,更好地为企业、行业提供智力支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在继续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行业自律、创新市场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